合用厨卫的老小区如何防疫?年轻书记给居民送餐,发特殊马桶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28岁小伙乔峰在今年3月底被派往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江阴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此时疫情已爆发,江阴居民区大部分是老旧小区,不少居民还在共用厨卫,防疫压力不小。初到社区的乔峰,顶着压力,迅速熟悉情况,带领居委干部迅速部署抗疫,守住门、看好人,服务好居民。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江阴居民区已连续多日无阳性感染者,5月17日转为防范区。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乔峰,听他讲讲这段时间的经历。

以下是乔峰的自述:

资料图

我叫乔峰,是南京东路街道的一位机关干部,今年3月底,正当疫情快速袭来之际,我受命前往江阴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4月1日封控以来,我就带领居委干部将“家”安在了居委会。

江阴居民区毗邻人民广场,上海人熟悉的江阴路就在我们辖区。我们居民区是一个典型的市中心小区,“二元”结构突出,房屋出租率高、人口密度高,有商品房、老旧小区也有二级里弄,一些居民还在共用厨卫,这给社区防疫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江阴居委有9位居委干部、社工,90后有两位,其他人都比我经验多、资格老,有些居委干部与我父母的年纪差不多。我初来乍到,又在一个特殊时点,我知道:我要快速熟悉社区情况,同时与我们的居委干部、社工迅速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

在与其他居委干部、社工聊过后,我与搭档——85后的居委主任成立了一支青年突击队,由几位相对年轻的居委干部、社工组成。青年突击队第一个任务就是:制定电话问询清单,实时了解、掌握每家每户居民情况,做到底数清、心中明,确保社区疫情防控精准、有效。

为把全员核酸筛查工作做细做实,我和居委干部跑遍了居委大大小小的弄堂,仔细研判核酸检测移动点位如何设置、居民动线如何安排,才能最高效、最安全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完成检测。

资料图

为确保居民能够按照防控要求足不出户,我们和街道一起想办法。

老实说,让合用厨卫的居民足不出户,有点难。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一些零星爆发阳性的楼栋内,为合用厨房的居民送餐,减少因为做饭引发的交叉感染。后来,街道还给他们发放了生化马桶,据说这种马桶可以迅速将排泄物固化,可容纳100人次使用。我们发放生化马桶时,一些居民很难接受,不愿意在本来就拥挤的家中放马桶,有些居民还会抱怨。我们向他们解释,减少接触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现在只好请大家委屈一下。

阻断传播,进行有效的消杀也很重要。专业消杀团队每天会对居民区的室外部位进行消杀,但一些居民,特别是使用公共厨卫的居民担心楼栋内的环境安全,为此我们居委干部化身消杀员。每天,我们自己背着消杀工具走进居民楼栋内,对居民楼内的公共部位进行消杀。

细致耐心地做好居民服务,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居民才能安心宅家。我们这里老年居民特别多。我们定期会为居民分发街道发下来的物资。大家也知道,这些物资都是套餐,蔬菜可能是各种品种的。但有老人会打电话给我们,说“我牙口不好,我只要吃萝卜和绿叶菜”,也有老人说“我必须每天吃一个鸡蛋,但现在的物资中没有鸡蛋”。一般这样说的老人,都是孤老或者身边没有年轻一些的家人照顾,他们确实有难处。但有段时间,我们也很难买到物资。后来,几位属地的居委干部想到办法:每次将自己家收到的物资拿出老人要吃的东西送给他们。这多少可以解决一些老人的需求。

这段时间,也发生了不少突发事考验着我们。一天夜里,我们接到居民求助电话:一位孕妇要生了。我们立即将情况上报给街道医疗救助专班。街道医疗救助专班非常重视,赶紧帮助孕妇协调医院。联系好医院后,救护车却还没来,于是街道派来了街道的公车。第一时间,我们通知孕妇并将孕妇送上了公车,将她紧急送往医院。孕妇在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我结婚了但还没小孩,听到这个消息,内心也非常激动。母子回家后,我们买了尿不湿等婴儿用品送到了她家门口。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后来煮了喜蛋给我们送来,用这个特别传统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谢,分享美好的希望。

过去一个多月,每个居委干部都很累,大家都不能回家,睡在办公室。但大家都不叫苦不叫累,始终在坚持、坚守。

要说“绷不住”,我倒是有一次。我们这次将很多年轻居民“编入”了志愿者队伍,他们响应党组织、团组织号召,到社区报到,参与核酸检测、抗原试剂发放、配药送药、物资保障、“敲门行动”等工作中,为社区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这些年轻人很能吃苦,也乐于奉献。

我记得,4月份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志愿者们穿着“大白服”,密不透风。那天,一个女孩穿着“大白服”,在核酸检测桌前帮助医生扫描试剂的检测码。突然,她晕倒了。我们吓坏了,赶紧将她转移至树荫下。一位热心的上海阿姨还从楼上用小篮子吊下来一瓶糖水,想给她补充能量。一位医生立刻给女孩作了检查,发现她是低血糖加中暑。我记得,当时她的两只手缩在一起,非常僵硬,我们一直帮她揉搓。过了一刻钟,她才缓过神来。没想到,她恢复意识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对不起,书记,给大家添麻烦了!还有一些居民扫码没有完成,我还可以坚持。”我当场就泪目了。这个女孩是00年出生的,长得瘦瘦小小,是我们这里的租客,但每次招募志愿者出来服务,她都抢着报名。我那天对她说,没有什么对不起的,你们今天站出来服务大家,就都是英雄。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快速熟悉、深度融入了我们的社区。我现在新添加了两三百位微信好友,几乎都是居民,每天起码要回复上千条微信,一直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但是我还是坚持要回复居民,因为只有这样居民才会安心,我的答复,能让他们相信、安心,老百姓的事情有人管。

在江阴居民区这个大家庭里度过了难忘的一个半月,自己的小家几乎已经被忘记。其实我的妻子也是同行,在黄浦区半凇园路街道工作,疫情以来,也下沉社区、支援一线,没有回过家。我们都希望,这场疫情早点过去,上海的烟火气早日回归,为了这个信念坚守着。如今,曙光就在前面了。

延伸阅读

穿上大白网红民警成了社区里的“老娘舅”

与其生硬地开展法律告知,有时候用上海话和阿姨叔叔们聊几句反而更有效。

文|应琛

5月10日,一位身穿防护服,身背沉重行李的人放下担架上的瘫痪老人后,脱下背包,露出了防护服背面手写的5个大字:“周世奇,警察”。

周世奇帮助老人转运的故事传到邻近几个小区的业主群后,很快有人就认出,他正是此前在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中露面的网红民警。

微博截图

周世奇是上海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从警8年,周世奇一直活跃在各个公安执勤岗位的第一线。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阳光的形象,他也多次参与到上海公安机关的警务纪录片拍摄,上过电视报纸,下过社区做宣传,一举成为沪上有名的网红警官。

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时,《新民周刊》曾跟着周世奇做了一次街面巡逻,详情可点击。

马晓亮与周世奇(右)在街面巡逻摄影/沈琳

而上海本轮疫情暴发前,周世奇和同事专门录制了一段防疫宣传短片,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疫情之后,他每天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护目镜,和广大民警一样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穿上大白,大家看上去长得都一样,谁还认得出你是不是网红。”周世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从4月1日浦西封控后,为了保障所里的警力,他和同事们就没有回过家了。

1

4月10日凌晨2时许,正在所里值班的周世奇接到了110指挥中心的指令,称居住于万航渡路的居民张某口吐白沫,需要送医。

“我们了解到,这位居民已经拨打过120,但由于疫情前期,各方医疗资源相对比较紧张,在他前面还有上百人在排队。”周世奇当机立断,在与求助人确认了患者和同住人核酸和抗原都阴性之后,迅速换上防护服准备赶往现场。

路上,周世奇又和社区居委的工作人员确认了该楼栋有无阳性感染者。不到5分钟,他就来到求助者楼下,此时居委工作人员也同步到达现场。“当时患者状态确实不太好,听家属说可能是脑梗。”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周世奇和居委工作人员一起将病人抬上警车,并就近送往了静安区中心医院急诊部救治。

“从抵达现场,到送达医院,不超过半小时。”这位居民由于得到了及时救治,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资料图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承诺。在疫情期间,这句话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为独居老人跨江取药,送血透病人看病就医,为宫外孕的孕妇打开生命通道……周世奇坦言,疫情暴发之初,110接处警的量比平时是有所上升的,其中很多是像这样的居民紧急就医求助。

4月27日早上7点左右,周世奇又接到了一个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原来是辖区内的张女士报警求助,称自己怀孕6个多月,流血严重,担心羊水已破,有早产风险。

“电话中,听得出她是比较焦急的。她等不及120救护车辆,才来求助警方的。“周世奇在确定孕妇本人及陪同家属核酸结果为阴性后,立即向所领导及分局指挥中心汇报。得到同意后,他迅速驾驶警车前往指定地址,和张女士的老公一起搀扶她上了警车,随后将两人安全送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医院救治。

2

除了接警工作,过去一个多月来,在社区防疫驻点成了周世奇最主要的工作。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除了午休外,周世奇都会穿着写有“周世奇,警察”字样的大白在常驻的四个社区步巡,做好居民“足不出户”的管理。

周世奇对接的四个社区,大多是人们常说的“老破小”,合用卫生间、合用厨房的情况比较多。“这些小区是我们的防疫重点,因为一旦发生疫情,感染的风险是很高的。”周世奇告诉记者,社区内万余人基本都是退休的阿姨爷叔,1993年出生的他和一些来增援的年轻街道干部,是当时小区里最年轻的一批人。

资料图

在足不出户管理期间,劝阻出来聊天、溜达、抽烟的居民成了周世奇做得最多的工作。

有少数居民把核酸检测当作是下楼散步的机会,眼看着容易出现扎堆聊天的情况,周世奇起初也很是焦急。过去在街面巡逻,执法是一板一眼地按规定划分责任;可在社区里,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周世奇发现,与其生硬地开展法律告知,有时候用上海话和阿姨叔叔们聊几句反而更有效,“居民们平时封控在家,不管是电话还是发消息,都有等待反馈的过程;相比而言,看到一位民警就站在自己面前,沟通更直接、高效了。很多时候,哄几句,他们也就回家了”。

周世奇坚持每个小时都会有30分钟在社区里转转,就是为了让大家经常能看到自己,“大家看到警察,还是比志愿者劝有用的”。

资料图

此外,遇到全员核酸需要维持秩序,物资来了需要发放,社区出了阳性病例需要转运的时候,周世奇也总是义无反顾站出来帮忙。

时间久了,居民们越来越信任这位社区民警,看到有人擅自出门,也会随手拍下来提醒周世奇,支持他的工作。

3

“你好,请出示电子通行证和核酸检测报告。”从4月中下旬开始,随着上海疫情的逐渐转好,周世奇也回到了辖区熟悉的路口开展设卡盘查工作。

在路口南侧,就是周世奇防疫驻点的两个社区。5月10日上午9时20分左右,志愿者的来电打断了正在执勤的周世奇,“某某小区内孤老杨阿婆的核酸检测结果已出,须立即接受转运。”

紧接着,杨阿婆的外孙女王女士的多通电话也接连打了过来,“我外婆的药还没配全啊”,“王阿姨(保姆)万一没和外婆在一间,那可怎么办?”……面对王女士的连串发问,周世奇镇定地提醒王女士抓紧配药,其他问题他来想办法,“我们不能着急,我们一急,求助人就更心慌了”。

事实上,接手社区工作后,周世奇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的管理工作,在听取了前辈们的意见后,他从像杨阿婆这样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做起,建一人一档,定期走访关心。他还专门把走访内容整理成册,取名《“一对一”关心备忘录》。每次下社区前,周世奇都要看一遍,哪家老人要去看病了,哪家老人药快没了……

原来杨阿婆一直是由保姆王阿姨照顾。当天早晨,保姆抗原检测呈现异常,后经核酸复检,两人的检测结果均为异常,街道立即安排中午插入当日的转运队伍。消息很快传到王女士那里,让正在医院帮老人配药的她有些措手不及。王女士表示,老人长期服用的10多类药品缺一不可,全部配完最快也得下午两三点。

周世奇那时已经赶到了小区,一方面联系居委、街道等各相关部门争取时间,另一方面联系方舱医院设法让保姆与老人同住一间。所幸,沟通比较顺利,转运车辆先行到隔壁社区转运病患,腾出了1个多小时给老人和家属准备。

14时刚过,转运车辆来到社区门口。此时,正在帮忙搬运行李下楼的周世奇也赶回小区门口,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并要来了担架再赶回楼里,与志愿者们一起,抬着老人缓缓下楼。随行的行李来不及搬了,周世奇就拎起最重的一包背上。

当一行人来到小区门口时,隔着社区大门,周世奇看到王女士将一袋药物交给了医护人员。而此时,他防护服里的警服早已湿透。

脱下防护服的周世奇看到王女士的数通未接来电和消息,最后一条是“我看到你们了,谢谢周警官”。周世奇回复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随后,他拿出《备忘录》,在里头记录下,5月10日,杨阿婆顺利转运,配2周药量,下次配药5月24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