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是如何死的?陈毅在总结会议上说了真话:我们欺骗党中央了

XM http://www.xm-yyds.com

1947年5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打了一场大胜仗,在孟良崮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3.4万人,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彻底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战局。捷报传到延安,毛主席盛赞华东野战军:“你们迅速、果敢地消灭了第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我,一个是蒋介石。”

孟良崮战役

不仅如此,战神粟裕还给国军第74师师长张灵甫上了一课,“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将张灵甫击毙在孟良崮的一处山洞内。但是对于张灵甫的死因,国共双方各执一词:国民党方面宣称,张灵甫被困后顽强抵抗,自知生还无望后饮弹自尽,为了证明这种说法,蒋介石还拿出了张灵甫自杀前的一封遗书;我军则认为,张灵甫顽强抵抗,随后被华野突击队乱枪打死。

到底哪种说法更接近真相?陈毅在战后进行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公布了答案!

张灵甫

一意孤行的张灵甫

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将最大赌注押在陕北和山东地区,仅在山东战场就陈兵45万,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三个在山东。蒋介石志得意满,对他的学生们说:“山东问题解决了,全国问题就解决了十分之六。”

根据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国民党军队采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每天以6公里的速度自苏北向山东推进,企图在山东战场围困华东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

山东战场由顾祝同协调统一指挥,他调集24个整编师组成的三个兵团共计45万人不断向北推进。在顾祝同三个兵团中,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实力最为强劲,汤恩伯部又以整编第74师为先锋,这支部队在抗战中屡立战功,被美国人盛赞为最能打的部队。第74师师长张灵甫十分狂妄,放出豪言:“把陈毅赶到大海去!”

1947年5月,整编第74师作为主攻力量,由淮阴向孟良崮所在地蒙阴县进发,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和李天霞的第83师与第74师齐头并进。然而张灵甫立功心切,将另外两个师远远甩在身后。张灵甫动员手下将士:谁能第一个把军旗插上孟良崮,谁就官升一级。

得知张灵甫孤军冒进,汤恩伯气坏了:既然你不听命令,那就由你来当炮灰吧!

陈毅、粟裕

粟裕“猛虎掏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45万国民党大军,华野首长陈毅和粟裕陷入两难境地,华野只有20万,硬拼不是好的选择。正在这时,粟裕得知敌74师孤军冒进,立即改变作战部署,决定在孟良崮合围第74师,给张灵甫上一课。陈毅非常赞同粟裕的作战计划,他兴奋地把帽子一摔:“不走了,就打74师!”

直到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前,张灵甫都不知道华野的战略意图,一心想和华野主力决战,生怕战功被别人抢了去。

战役打响,粟裕命令华野六个纵队对敌74师迂回包围,另外四个纵队阻敌增援。国军第74师前沿据点相继遭到攻击,张灵甫才醒悟过来,再想撤退已来不及了。张灵甫不得已撤到孟良崮方向,企图给在孟良崮“中心开花”,率部吸引华野主力,再让友军对华野实施围歼。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张灵甫高估了友军的决心。83师李天霞本是张灵甫的上级,在竞争74师师长一职时败下阵来,对张灵甫怀恨在心,根本不可能全力救援张灵甫。事实也果然如此,李天霞“仅派出两个营执行解围任务”。

另一方面,李天霞和黄百韬也搞不清华野的作战意图,一旦华野围点是假,打援是真,那自己这些家底前去救援岂不是葬送?因此就连张灵甫的“铁哥们”黄百韬,为了避免成为替罪羊,也没有全力救援。

张灵甫被捆在孟良崮上,四处发电,哀声求救。然而当友军决心展开救援时,孟良崮战役大局已定。张灵甫万籁俱灰,最后致电蒋介石:已经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蒋介石回电:祝你成功。

张灵甫指挥所

陈毅作检讨:我们欺骗中央了

经过三天激战,至5月16日,华野取得辉煌战果,全歼敌74师及援军一部,共计3.2万人。

战役接近尾声时,张灵甫和几名手下躲进了孟良崮的一处山洞,企图逃出生天。华野6纵一个突击小组在山洞内发现了张灵甫的踪迹,张灵甫经过顽抗后举手投降。我军一名排长恨敌心切,端起冲锋枪把他击毙了。

时任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在回忆文章《飞兵激战孟良崮》中提到击毙张灵甫的经过,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三连战士满腔怒火,奋不顾身,控制了洞口,击毙敌卫队长,活捉了张灵甫。”

击毙张灵甫之地

华野司令部参谋处科长金子谷则回忆说:“战役快结束时,我6纵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

通过王必成和金子谷的回忆,证明张灵甫确实是被活着俘虏的。

1947年5月29日,在华野召开的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上,陈毅司令员作了检讨:“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写的是自杀的,我们便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

陈毅还痛心地指出:我军向来优待俘虏,但此次俘虏政策已被破坏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必须认真执行俘虏政策。

陈毅这番讲话,在《陈毅军事文选》中也有相关阐述。

至此,张灵甫死亡之谜真相大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