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本周将满三周年。
科创板的三年成绩斐然。科创板上市公司从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累计IPO融资6347亿元;市值总规模近5.64万亿元,较最初的5000亿元增长了至少10倍。
与科创板同时上线的科创主题基金也取得了不俗成绩。运作满三年的科创板基金平均回报率超过97%,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优良质地和公募基金出色的投研实力相映生辉。
三年来,科创板投资已成为公募业务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募科创投研体系加速升级迭代,相关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公募基金在科创板研究上将继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科技、医药生物、新能源、军工与高端装备等产业链研究上重兵布局。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97.47%
科创板基金表现亮眼
科创板开市以来,公募积极参与,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整体取得不俗回报。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共有77只科创板概念基金(份额合并统计),产品类型涵盖科技创新基金和科创主题基金、名副其实的“科创板基金”、科创板50ETF,今年还新推出了首批科创板细分主题指数基金。
截至7月15日,这些科创板概念相关基金中,67%的产品成立以来录得正收益。成立运作满一年的产品,73%的基金斩获正回报。未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多成立于2020年下半年与2021年上半年,期间科创50指数在高位持续震荡。
从三年维度看,截至7月18日,首批7只科技创新主题基金和首批11只科创主题三年封闭运作混合基金(目前均已转型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成立运作都已满三年。截至7月15日,这些基金三年平均收益率达到97.47%。其中9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表现最好的南方科技创新A近三年回报达到168.8%。
谈及亮眼业绩背后的支撑因素,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科创板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在资本市场的主要承载者,科技创新是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三年来,公募基金将科创板作为权益投资的重要主线,挖掘并分享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科创公司快速成长的红利。
万家科创主题基金基金经理李文宾表示,科创主题基金取得出色成绩,与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首先是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期间涌现出大量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他们是经济转型的主力军,也是未来资本市场中的核心资产,这些企业批量登陆科创板,使投资者分享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二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注册制推行、沪深港股通、机构投资者比例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定价效率不断提升,都让投资人能够以更为合理的价格投资意向的企业。
首批科创板基金之一的嘉实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王贵重表示,三年来在科技投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投资方法论,一是相信只有科技能够指数级地做大蛋糕;二是相信优秀企业家的价值创造;三是相信未来会更好。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招商中证科创创业50ETF基金经理苏燕青指出,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实现科技自主非常迫切,政策对该板块的支持力度非常强。科创板的推出具备时代性,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板块。此外,从企业业绩来看,科创板公司高研发高投入带来了业绩的高速增长,这是科创板亮眼收益的根本支撑。当前看,企业后续的盈利预期也值得关注。
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王博表示,科创主题基金的设立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资本市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科技行业的体现。这一系列产品成立于2019年之后,适逢国家科技行业高速发展时期,享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成长红利,整体业绩表现优异。科技行业中半导体、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在过去三年IPO和融资节奏明显加快,助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科创主题基金根植于中国科技行业,系列产品的成功运作,是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
红土创新基金认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鲜明,上市公司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创新规模化起到了示范作用。相比其它板块,科创板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和制度,契合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和激励研发投入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直言,近几年,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成为全社会共识,以集成电路芯片、基础软件、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硬核科技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并体现为二级市场的高估值溢价。
“2018年以来中国高科技行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日益严峻,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底层的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我们正处于中国权益市场投资的黄金期,科技创新将是市场中长期的投资主线,科创板担负着培育中国科技创新行业的重要历史使命。”曾鹏说。
科创板研究继续朝纵深发展
靓丽业绩背后,也需要有专业的投研团队支撑。过去三年,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筹备设立了专门的投研小组,加大对科创相关行业的研究投入支持。为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研究一直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产业链研究已经覆盖了科技、医药生物、新能源、军工与高端装备等领域。
据万家基金介绍,在科创板候选企业公布后,万家基金增加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半导体领域具备多年投研经验或行业工作背景的投研人员。针对注册制,万家基金组织了专业的打新小组。在风控上,针对科创板特点,例如涨跌幅限制为20%,以及部分企业未实现盈利甚至收入较小,也制定了专门的交易风控制度。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经理陈平提到,科创板公司研究难度比传统板块更高,开板后,公司加大了对科创相关行业的研究投入支持,在医药、半导体、计算机和电新等领域配置了资深研究人员,平均研究经验超过5年。考虑到新兴产业之间有更紧密的产业链关系,为打造更适合科创板投资的研究范式,公司整合了不同行业的研究资源,资深科技基金经理牵头进行产业链研究,研究体系从行业研究走向产业链研究。
“科创板作为权益资产的一部分,其投研工作部署归属公司整体投研体系安排,公司专门设立新股业务小组,负责跟踪新股投资机会,落实新股询价、定价、申购相关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投研转化效率,跟踪把握产业链投资机会,招商基金成立了包括科技、医药生物、新能源、军工与高端装备等在内的七个产业链投研小组,追求投研一体化,双向赋能。”苏燕青介绍了这几年招商基金在科创板上的研究布局。
南方、嘉实基金也在整个大科技赛道上精兵布局。王博告诉记者,公司在科创板开板前就成立了科创板投资研究小组,负责科创板制度和个股的研究支持工作。王贵重介绍,嘉实基金建立了大科技、大消费、大医药、大制造和大周期五大核心赛道,科技赛道形成了研究、投资和交易一体化机制,公司在整个大科技方向的研究员超过30人。
博时基金介绍,他们在科创板研究方面组建了专门团队,研究出针对科创板的估值体系。“2019年,博时设立了科创板投研团队,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论结合自下而上的产业跟踪从而形成了一套标准的产业化投资流程并运用到实战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科创板的设立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科创属性更强的投资标的,选择空间增大了,更有利于筛选出优质的投资标的。当然,在投资过程中,面对市场的波动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有了更新的认识,例如:在科技飞速发展不断创新带来的变化中,如何更有效地去理解一个行业或个股的发展逻辑?如何面对公司基本面很好但估值过高问题?”红土创新基金不断总结及反思科创板投资心得。
关注科创板特色
主题产品的创设机会
从科技创新基金、科创主题基金、科创板基金等主动投资基金,到科创板50ETF、双创ETF、科创板细分行业ETF等被动投资基金,公募为投资科创板拿出了丰富的产品。未来,基金公司还会继续围绕科创板进行产品布局,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科创板投资的工具。
苏燕青透露,招商基金已成立了科创创业50ETF及联接基金,未来围绕科创板,还将进一步研发基于代表性指数的指数增强产品系列,并结合国家战略支持的产业政策方向,继续关注科创板特色主题产品的创设机会。
王贵重表示,科创板主题ETF的设计应当侧重两个方面:一个是配置功能,一个是交易功能。“我们更关注贝塔类产品的工具属性与配置属性,一方面持续做大做强宽基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布局Smart Beta和工具化产品。嘉实基金产品布局已经由宽基、Smart Beta延伸至主题、行业类产品,通过主动投研能力驱动,寻找长坡厚雪赛道,为持有人提供全天候、交易及流动性便利的闭环选择,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曾鹏告诉记者,在全面施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博时基金借鉴已有的科创板主题基金、创业板主题基金和专精特新主题基金,将进一步开发围绕新交易场所、新市场板块、新投资题材的主动权益基金。
国泰基金也一直积极布局科创板相关产品,发行了主题产品国泰科创板两年定开基金。除此之外,公司布局可投资科创板的全市场产品,也会关注科创板的投资机遇。另外,公司去年发行并上市了科创创业ETF,为投资者提供布局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龙头企业的投资工具。未来,也会持续关注科创板投资机遇,挖掘优质投资标的。
据记者了解,红土创新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新能源、高端制造、医药生物等进行布局,高成长性和硬科技属性较强是红土创新基金权益产品的主要特色。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货源网 https://www.huoke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