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兵为何叫“狼兵”?死守桂林14天,2万草鞋兵迎战15万精锐

1944年11月,桂林城外的日军指挥部里,最高指挥官横山勇正在大发雷霆,“八嘎,你们这群废物,一个大队居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阵地,对方只有800人啊!”

指挥部里,一位大队指挥官站得笔直,努力地为自己辩解,“在中国打了七八年的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怕死的部队,他们不是人,是魔鬼。”

这只被日军精锐称为魔鬼的军队,正是被称为广西狼兵的桂军!

那他们到底有多狠?

就拿淞沪会战来说,当时,6万广西狼兵奔赴前线,他们拿着清末时期生产的拉栓式步枪,与30万日军展开了厮杀,打了14天,6万广西狼兵只剩下不到一个连的残兵,却成功掩护了45万友军军队安全撤离。

但这还不是他们最出名的战绩,广西狼兵最著名的战役是“桂林保卫战”,1.2万狼兵,加7000多名民兵,对抗日军15万精锐,这一场他们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名,他们用鲜血让日军感到颤栗!

(注意第一排左边两位的眼神)

三条军令

1944年9月下旬,日军15万大军准备进犯桂林,其中包含三个精锐师团和一支联队主力。

这是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下的一步大棋,目的是打通从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路线。

日军进犯的消息传出后,蒋介石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到底应该坚守还是放弃?

此时,长沙、衡阳已经相继失手,作为军事重镇的桂林被推到了战场最前沿。

当时桂军的老大是白崇禧,广西是他的根据地,他想守却奈何军事实力不够,蒋介石又不给他增兵。

军事会议的结果是:蒋介石下令白崇禧率领桂军的主力死守桂林3个月。

但白崇禧的参谋长却不这么想,他私下找到白崇禧,“120万大军都没有守住长沙,却让我们这点人马死守桂林,老蒋不地道啊!”

说完,见白崇禧没反应,又接着说了句关键的话,“地盘没有了,我们还可以再打回来,但如果部队都打没了,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白崇禧何尝不是这么想,可上司的命令不能不遵守,白崇禧只能命令131师和已经被打剩下只有一个团的170师死守桂林一个月。

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悄悄撤出了桂林。

这时,131师加170师总兵力约1.2万人,跟日军比起来相差实在悬殊。幸好,还有广西各地的地方民团纷纷前往桂林支援,官兵加民团的兵力达到了2万人。

即便如此,守军跟日军的兵力对比还是悬殊巨大的1:7.5,想要坚守一个月,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群兵,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从小喝漓江水长大,现在有一个死在家乡的机会,没有一个想过离开。

抱着誓死如归的信念,桂林守军的总指挥——131室的师长阙维雍下达了三条军令。

第一:放弃部分外围阵地,指派391团的两个主力营分别防守城外高地猫儿山和七星岩,与城内形成鼎足之势。

第二:一旦开战即为死战,自指挥官以下任何人有进无退,师长阵亡,旅长顶缺;团长阵亡,营长顶缺;班长阵亡,老兵顶缺;有擅自后退者,当场处决。

第三:执行焦土抗战策略,桂林城内每一条街道都改为战壕;每一栋房屋,都改为碉堡;除少数士兵必备饮用水源以外,所有的水井全部投毒,所有士兵誓与城共存亡。

大战开始之前,阙维雍站在桂林城墙上,对所有桂林守军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跟你们大多数一样,也是桂林人。如今日寇侵犯家乡,我们已退无可退,山河破碎,亲人遭殃,好男儿理应保家卫国,血洒疆场。

人死留名豹留皮,我阙维雍宁愿断头,绝不做降将。这一仗我们要打出中国军人的威名…”

大刀飞舞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兵分四路,依靠飞机大炮的绝对火力优势率先发动了进攻。

日军的第1个目标是城外的猫儿山跟七星岩。

可奇怪的是,守军阵地上一片寂静,只有日军的炮弹爆炸声,却没有守军还击的枪声,难道守军已经放弃阵地后撤了?

日军小心翼翼地踏上阵地,30米,没有人,50米,还是没人,都快走到阵地正中间的时候,还是没有发现一个守军,看来守军果然弃地逃跑了。

走在最前面的几个日军,打了一个手势,示意后面的大部队向前开进。突然一声枪响,一名日军当场毙命,紧接着四面八方响起了满山遍野的喊杀声。

无数穿着草鞋,扛着大刀的广西狼兵与日军展开了近距离厮杀。

其实,这是守军的无奈之举,他们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远战的话,日军的坦克、迫击炮、重机枪会让他们伤亡惨重。只有近身搏斗,他们才有跟日军对抗的资本。

每一位狼兵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这场白刃战,一旦身受重伤,他们就会拉响身上的手榴弹引线,然后扑向日军,跟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两败俱伤的打法,让日军感到胆寒,什么武士道精神,皇军气势,在这一刻通通失效了,他们抱头鼠窜,纷纷撤出了战斗。

阵地暂时保住了。

可守军兵力实在太少,面对7倍于他们的日军,以及铺天盖地的炮弹,坚守几天后,700多名守军将士全部牺牲。

猫儿山阵地随即失守。

此后桂林守军更加被动,因为猫儿山阵地是城外最佳的防守和进攻阵地。

被日军占领以后,其他阵地上的桂林守军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场面。

日军在猫耳山阵地设置了3个炮兵阵地,分别对着七星岩、桂林城和另外一个重要阵地,进行定点炮击。

面对像长了眼睛一样的炮弹,广西狼兵伤亡惨重,桂林城外的外围阵地除七星岩以外全部丢失。

八百壮士

七星岩是桂林八景之一,还有着“第一洞天”的美誉。

它是一段天然形成的岩洞,长约1.1公里,纵深54米,也因为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面对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守军只要在岩洞中找个角落一躲,那些炮弹就拿他们没辙。

当七星岩的外围阵地逐渐丢失以后,阵地上的守军便全部退守到岩洞以内,此时全部守军不过800余人。

日军很快包围了岩洞。11月8日,日军对七星岩一连发动了十几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

七星岩里面是各种千奇百怪的溶洞,地形盘根错节,非常复杂,日军一个小队进去,很快就消失了。

他们甚至连守军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就被某个角落发射出来的子弹送进了地狱。

领队的日军怒了,当天傍晚,开始向溶洞里面喷射大量汽油,然后用高温发射器点燃汽油,妄图将洞内的守军全部烧死。

一时间,七星岩上浓烟阵阵,一片火海,因为没有事先准备,守军伤亡惨重,被烧死、烧伤的守军多达百余人,可即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选择丢下阵地逃生。

炮轰、火烧、近战、远战,日军都用了个遍,但七星岩阵地依旧还是拿不下来,负责进攻的日军大队长被横山勇骂得狗血淋头,丧心病狂的日军想到了使用毒气弹。

其实日军不知道的是,即使他们不进攻,只要继续围困,洞内的守军也坚持不了多久。

一连被围困数日,守军早已断粮,很多守军已经2~3天水米未进了,但仍然没有一个人缴械低头。

日军不知道守军的境遇,他们只知道如果堂堂大日本皇军,居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七星岩,会让他们颜面尽失。

次日黄昏,洞内的守军发现有大量黄色和红色的气体被吹风机吹进了岩洞,吸入气体的战友没一会儿便口吐白沫,陷入昏迷。

仅凭直觉,守军们知道这气体非常危险。

怎么办?守军没有防毒面具,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如果再继续坚守阵地,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全军覆没。

短暂的思考之后,阵地的守军指挥官果断下达了全面反击的命令。

洞外释放毒气的日军,上一秒还谈笑风生,下一秒脖子一凉脑袋就搬家了。

其余的日军则跟守军厮杀在了一起,然而,尽管守军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抵挡30分钟以后,所有突围的守兵还是全部阵亡,无一幸免。

至此,桂林城外所有的外围阵地全部失守,日军包围了桂林城。

将星归位

11月9日,日军指挥官横山勇下达了攻城总指令,这次为了减少伤亡,他直接使用了毒气弹。

此外,还有日军一百余名火炮,同时向城内发射,整个桂林城地动山摇,浓烟冲天。

此时的桂林城,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敌人,战局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有下属建议守军将领阙维雍带领官兵突围,他沉默良久,没有说话。

外面炮火震天,指挥所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着阙维雍开口。

阙维雍双眼满是血丝,双拳紧握,斩钉截铁地下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条军令:

你们马上率领各部突围,不要再坐以待毙,我必须执行军令,誓与桂林共存亡,我死后请将我的遗体葬于我家宅院之内。

阙维雍的一名卫士听完以后急切地说:师长请换便衣,我们从小路突围。

众人齐声说道:师长不走,我们也不走。

阙维雍摆摆手,说:我意已决,你们走吧!诸位,来世再会。

说完,他走出了指挥所,走向了城墙,亲自指挥战斗。

城头的守军见到师长亲临一线,大受鼓舞,满腔怒吼伴随着子弹射向敌军。

即使广西狼兵英勇无敌,没有一人贪生怕死,但面对如潮水般的敌军,战局终究到了无力回天的时候。

所有子弹全部打光,手榴弹一颗不剩,城墙失守,剩余的广西狼兵退回城内打巷战,阙维雍的卫兵全部战死,他自己也打到了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

看着城头缓缓升起了膏药旗,阙维雍从容整理衣着,向着老家的方向,举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11月10日,日军占领桂林,持续12天的桂林保卫战落下了帷幕。

虽强必戮

此次桂林保卫战中,广西狼兵战死1.2万余人,击毙敌军1.3万人,击伤敌军1.9万人,没有一人被日军俘虏,也没有一人向日军投降。

广西狼兵虽然败了,但他们用生命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决心,用鲜血让日军感到了胆寒!

有经历过这场战斗的日本兵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面对的不是人,是死神。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广西全境1200万人,有550万人开往前线,其中100万为军人,450万为劳工,出兵比例排全国第一。

当时,我军内部有一句名言:无川不成军。

桂林保卫战之后,又有一句话在敌军中广为流传:欲平华夏,先灭广西。

可不管平广西,还是灭华夏,都不过是侵略者的一厢情愿罢了,中国军人,有能力战胜任何敢于叫嚣的对手。

众志成城,守正者舍生忘死;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END-

作者:小龙

编辑:剩草


抖音充值 https://www.oeoka.com/dou-yin-chong-zhi/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