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江青结婚,老乡刘英劝慰,毛主席:你才是真正了解我的人

750室内空间设计-泉州商场专卖店铺设计-货架货柜展柜展示架定制-套房别墅自建房装修设计

在毛主席叱咤风云的的一生中,他的周围围绕着一群“真正”的朋友。在毛主席看来,只有真正的志同道合,互相了解,才能称得上是朋友。

对于敌人和朋友,毛主席生前还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走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与友。

在众多朋友中,毛主席印象最深的便是刘英。毛主席曾说:我与这个湖南老乡,在中央苏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了解我的人。

图丨刘英

刘英眼中的毛主席

刘英出生于1905年10月,1925年加6月加入中共。她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毛主席,是在“二苏”大会上。

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湖南老乡,刘英仰慕已久。刘英一直将毛主席作为自己的革命领袖,她的脑子里塞满了毛主席的革命故事: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率领红军以弱胜强、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

于是,刘英认真地观察起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毛主席。身材伟岸,中分式黑色长发,面颊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举止潇洒而自信,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妙语连珠,全身上下透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刘英暗自称奇:毛主席果然与众不同。

图丨毛主席在韶山与乡亲们亲切地拉家常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刘英一直留在中央苏区,她积极宣传中共革命理想和群众路线。成为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

刘英担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不久的一天,张闻天找到她,开口便问:“你不是一直想见毛主席吗?”刘英和张闻天是老相识了。早在1929年,刘英在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就认识了正在苏联最高学府红色教授学院深造的张闻天。

只是当时两人的往来并不多,几年后,两人相继回国,在中央苏区再度相逢,这个时候两人的往来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听张闻天这么说,早就渴望与毛主席相见的刘英立即兴奋地问:“真的?什么时间?”“我现在就带你去!”张闻天回答道。

图丨张闻天

在见到毛主席后,张闻天介绍:“这是你的老乡,她是莫斯科回来的,在少共中央局当宣传部长。”

在他乡见到故乡人,毛主席自然是非常高兴,连忙请刘英坐下,并叫贺子珍烧了盆炭火,四人暖暖地围坐在炭火边聊天。

“你是哪个学校的?”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湘潭家乡话问道。“长沙师范。”刘英也是一口的长沙土话。

毛主席一听就乐了,望着眼前这位个子矮小、比自己年轻12岁的湖南小老乡,略带惊讶地说:“咦,是吗?我也是师范的。”

“你是第一师范,我是女子师范的。我们那儿的老师都是你的同学。比如周以栗、陈章甫等。我去看周以粟老师时,他和我介绍过你,说你走群众路线,打仗了解国情,是正确的,现在不是有人说你是……”

图丨毛主席和青年时代的教师符定一交谈

刘英有些拘谨,考虑到毛主席当时的处境也不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毛主席看出了刘英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你的工作对象是工农分子,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你跟他们说话,一定要简单易懂。你说现在很多人写的那些文章,人们又看不懂,有什么用吗?”

此次与毛主席的谈话,也让刘英受益匪浅。自从这次谈话之后,毛主席平易近人的风度、幽默诙谐的言谈和非凡的工作能力使她打心底里折服。此后,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刘英总喜欢跑去向毛主席请教。毛主席也十分欣赏这位聪明机智、性格开朗,浑身好似有使不完的劲儿的小老乡,总是热情、真挚地帮助她。

图丨张闻天(左三)、刘英(左一)与何方(左四)在列宁格勒合影

有一次,刘英又跑去找毛主席,向他诉说在宣传工作中经常遇到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情况。

毛主席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说:“你嘴巴子很伶俐,能说会道,不过当了宣传部长,讲话的对象不同了,可要注意通俗化啊。还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吗?”

刘英恍然大悟,连声说:“我明白了!”果然,经过毛主席的点拨和帮助,刘英的宣传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毛主席带病教刘英做扩红工作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从开始就处于被动。4月28日,广昌失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开了。此役,红军浴血奋战十八天,付出了伤亡5500余人的惨痛代价。

随着战争形势的日益恶化,红军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前线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扩大红军便成为当时战斗动员的中心工作。

图丨毛主席在韶山与乡亲们亲切地拉家常

5月中旬,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长找到刘英,命令她立即到离瑞金180里的雩都县(今于都)去当扩红突击队队长。

刘英受任务后,二话没说,就带领十多个突击队员,赶到雩都。这时的刘英,经过毛主席的言传身教和在工作中摸爬滚打,做起宣传工作来已是得心应手。

在她的领导下,雩都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政治动员,掀起了欢送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的热潮。原定三个月扩红2200名的任务,刘英等人仅用一个半月就超额完成了。

6月下旬,刘英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从雩都回到瑞金。时任《红星报》主编的邓小平伸着大拇指,称赞刘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图丨邓小平

6月21日,《红色中华》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雩都扩红的消息。中革军委武装动员部为表彰刘英等人的成绩,还特地颁发了光荣旗,上面写着:“雩都扩红超过二倍半”。

然而,刘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形势越来越严峻。7月,国民党大军分兵六路气势汹汹地向瑞金猛扑过来。而博古、李德在反“围剿”初期遭遇失败后,转而采取了消极防御战略。

她不明白为什么在反“围剿”斗争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博古、李德不让率领红军取得前几次反“围剿”胜利的毛主席重新指挥作战。

图丨会泽县梨园红军长征扩红纪念馆

战局对红军越来越不利。为大量补充兵员,9月2日,临时中央再次发出动员令,要求在9月27日前,动员三万青壮年加入红军,以救前线燃眉之急!

鉴于刘英在雩都扩红工作中的突出表现,9月中旬的一天,罗迈找到刘英,十分焦虑地说:.“刘英同志,你上次雩都扩红成绩突出,这次想再派你到雩都去做扩红工作,你看怎样?”

刘英听后,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为难地说:“上次扩红后,雩都现在妇女是多数,时间又这么急促,怕不太好....”

罗迈打断了她的话,不容置疑地说:“刘英同志,这是党交给你的任务,相信你会有办法的。”就这么决定了,你去当扩红突击队长,扩红数目定在4500人。”

性格直爽的刘英,平时有什么说什么,分配的工作再难也不推辞,同时作为一名老党员,她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自然不会与党讨价还价,更何况当前形势危急,红军将士正在前线浴血奋战。于是,刘英再也没说什么,立即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策马赶赴雩都。

到了雩都,刘英顾不上一路的鞍马劳顿,马上投入到扩红工作中。但令她感到震惊地是:雩都的形势比她想象的要更加困难。仅仅过了4个月,这座小县城就基本上看不到青壮年了,在地里耕田的清一色都是女人。

原来,由于扩红严重,各家几乎都没有什么人了,加上红军在前方的失利大大动摇了老百姓的信心,感到前途难料,为了躲避扩红,许多人甚至干脆钻进大山里不出来。整个雩都县到处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气氛,扩红工作举步维艰。

刘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动员了255人参军,离4500人的任务相差十万八千里。一连几天,刘英一筹莫展,眉头紧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图丨毛主席和孩子们在一起

这天,刘英正在为扩红的事急得团团转时,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

“对了,我怎么把他给忘了。现在,也只有他才可以帮助我。”刘英急匆匆地跑出门去。没错,刘英想到的这个人正是毛主席。

然而,当见到毛主席后,刘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身材高大魁梧、双眸炯炯有神的毛主席竟会被病魔折磨得又黄又瘦、一脸倦容。

刘英这时才知道:毛主席到雩都没多久就患上恶性疟疾,高烧几天几夜都退不下来。赣南省委焦急万分,只好打电话向张闻天求助。张闻天立即派傅连障医生连夜赶往雩都,经过治疗,毛主席的病情被及时控制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一时无法迅速恢复体力。身体极度虚弱的毛主席,只能垫着棉被靠在床上与人交谈。

望着面容憔悴的毛主席,刘英可笑不出来,只是静静地坐在床边,心想:毛主席刚刚摆脱死神魔爪,身体如此虚弱,怎么好开口讲自己的困难。

善解人意的毛主席看出了刘英的心思,轻声地问:“怎么啦?是不是扩红遇到困难啦?”

事已至此,刘英咬咬牙还是把在扩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讲了出来,主席听后,坚定地说道:“开会,一定要开会,打通思想,如果做不好这一点,想再多办法都没有用。”

按照主席的叮嘱,9月19日,雩都县扩红工作活动分子紧急会议在县委机关的一间屋子里如期召开。突击队员和各区委书记都到了,坐了满满一屋子。

毛主席也来了。会议开始后,刘英先做了报告,在她讲完后,参会人员纷纷要求主席讲话,但主席刚刚身体有了一点好转,但是整个人还是很虚弱,刘英便赶忙说道:“主席身体还很虚弱,我刚才的报告就是在传达主席的意见。我们就不要让主席讲话了”

图丨长征中的部队

但是刘英的阻止好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人们还是坚决要求主席讲话。

“好,我就讲5分钟好了”毛主席站起身来,举起两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他围绕为什么一定要扩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以及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难。

最后,毛主席鼓励大家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完成扩红的任务。

毛主席的讲话,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指导工作的实际方法,所有在场的人倍受鼓舞,刘英更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第二天下午,全县各区都积极行动起来,召开活动分子大会,贯彻落实前一天的会议精神。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正确指导下,经刘英等人的大力宣传,雩都的扩红运动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一时间,报名参军的人踊跃起来,送子参军、送郎上前线的动人场面又出现了。

9月26日,《红色中华》做了专门报道,称:雩过去最严重的问题是群众逃跑登山,自会议后各地争取逃跑群众回来的工作,收到了最大成效。

然而,扩红4500人的原定指标太高了,也不切合实际。至9月底,刘英率突击队员们尽了最大努力,雩都人民也做出了最大贡献,总共动员了近1000人参加红军。

图丨毛主席同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干部在陕北合影

毛主席:“刘英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啊!”

在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红军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然而,在长征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刘英,此时的她身体每况愈下。在长征中犯下的肠胃病没有治愈,偏偏又染上了肺结核,身体日渐消瘦。当时延安医疗条件差,又没有多少药品,中央便决定于11月送蔡树藩、钟赤兵、徐梦秋、刘英等一批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

图丨毛主席与江青

刘英临走前的一天,毛主席面带忧虑地走进了张闻天住的窑洞。原来,不久前,毛主席与妻子贺子珍意见不合,已有身孕的贺子珍一气之下跑到了西安,在八路军办事处住着,说要同刘英他们一道去苏联治病。

其实,毛主席与贺子珍两口子拌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长期以往,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不可挽回的裂痕。刘英就曾亲耳听贺子珍说起他们两口子拌嘴的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的威望一天天提高,接触的人,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贺子珍对毛主席接触的女同志很不习惯,由于文化素质低,不了解这是工作中必要的交际,总往其他方面想。

有一次,一位美国女记者与毛主席交流,贺子珍见两人又说又笑,就起了疑心,最后让毛主席十分难堪。

因为多次与毛主席不合,贺子珍就负气跑到了西安。毛主席无可奈何地对张闻天说:“让她去吧。”随后,毛主席又嘱托刘英:“你在政治上要帮助子珍提高,要让她多读点书。”

刘英理解毛主席渴望贺子珍提高政治、文化水平的急迫心情,深感自己此行责任重大,便说:“你放心,我一定帮助她。”

转眼已是1939年初,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刘英的肺病、肠胃病大大好转,人也长胖了不少。但贺子珍的情况却十分不好。

图丨贺子珍前往苏联前在兰州的留影

贺子珍到苏联后不久,生下一个男孩,这个可怜的孩子仅在世上活了六个月就因肺炎不幸死去。儿子的死对贺子珍打击太大了,加上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贺子珍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一天,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找到刘英,手里拿着一封电报。刘英打开一看,原来是党中央发来的电报:

蔡树藩、刘英即回延安,钟赤兵、贺子珍留莫斯科学习。

刘英立即收拾行李,与蔡树藩一同踏上了回国旅途。在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刘英意外得知毛主席和江青已经结婚的消息。

回到延安的第二天,刘英就走进了毛主席的窑洞,江青十分殷勤地接待了她。刘英如实地向毛主席谈了贺子珍一年来的情况,并怀着歉疚而又复杂的心情说:“主席,你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完成好。”

“这并不怪你呀!”毛主席轻轻摇摇头。

图丨刘英与张闻天

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秀丽的女主人,又看到毛主席表现出的满意神情,刘英一边暗暗为贺子珍感到难过,一边劝慰毛主席:“你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你同贺子珍也实在合不来。”

听刘英这样说,毛主席深知她这也是为了贺子珍好,毛主席感慨道:“刘英同志,你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