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多地掀起中文热,一些国家甚至直接将中文纳入当地高考科目或教学体系,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开始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但海峡对岸的民进党当局却在变着花样破坏和扭曲中华文化,只求异、不求同,刻意制造对立与冲突。
台教育机关正审查2023学年小学五年级社会科教科书,3家出版社被要求重编。为何要退回重编?台教育部门并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理由。但他们要求这几本教材要把大陆、日本与韩国等历史放在东亚史脉络。很明显,又是奔着“去中国化”来的。
有出版商指出,如果按照当局的要求改,相当于抛弃了历史发展的时间轴,几乎重演三年前高中历史课本的状况。另有出版界人士指出,小学生不具备相当程度的基础文史知识,如果不按照时间轴呈现内容,恐怕会让教学内容变得一塌糊涂。
▲岛内小学生与课本(中时新闻网资料图)
01
3家出版社教科书被要求重编
据台湾《中国时报》12日报道,台湾教科书出版商南一、康轩、翰林日前将小学五年级教科书送到教育机关审查,主要提供给2023学年将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使用,但不料出版社都接到通知,要求他们对课本上下册重编,这也是首度出现3家出版社被要求退回重编的情况。其中一家出版社私下表示,审查委员要求将台湾史放入东亚史的脉络,并要求以“变迁及因果”等四大主题轴编排,抛弃了时间轴,有“去中国化”的疑虑,几乎重演3年前高中历史课本的状况。
南一书局发言人黄安志称,教育机关的来函内容模糊,主要是编审委员认为目前所编的教科书与课纲精神有段距离,因此要求将大陆、日本与韩国等历史放在东亚史脉络,但小学生不具备相当程度的基础文史知识,担心不按照时间轴呈现内容,恐让教学变得混乱。
康轩出版社发言人许牧民说,目前收到的公文并没有清楚说明审查未通过的理由。一名曾在教育机关任职的人员表示,教科书审查过程极度繁琐,不过既然官方不敢清楚交代退书原因,想必就是与“去中国化”政策有关。
对于上述质疑,台教育部门回应称,社会课纲并未“去中国化”,而是要让学生从单一区域的学习,导向全球互动关联的系统思考与多元理解。台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12日也说,当中并不涉及“去中国化”的问题。
02
幕后黑手“台独”立场鲜明
显然,民进党官员的这番狡辩,骗得了谁?如果这都不算“去中国化”,那什么是“去中国化”?
中时电子报12日称,台教育部门说法含糊,业界质疑幕后黑手就是前“教育部”主任秘书庄国荣。此人“台独”立场鲜明,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是在2007年12月执行把“中正纪念堂”的“大中至正”匾额换成“自由广场”。
报道称,庄国荣近年转为低调,但还是在2016年潘文忠接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后重出江湖,成为潘的政治左右手,更是许多教育政策的幕后推手。一名熟悉台教育部门内部政治操作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回教科书书商被整,教育机关连理由都说不清楚,便强硬退书并要求重编,圈内人一致认为就是庄国荣在背后搞鬼。
显而易见,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屠刀”已经从公务员考试、高中课本,伸向了小学教材。他们试图通过“台独”史观塑造一批批“天然独”,以偷渡“文化台独”,维护自己的政党利益。
03
民进党正在切断两岸脐带
另据台媒报道,依照台文化部门的最新说法,未来“闽南语”一词可能将消失,包括教科书与官方文书均将改成“台湾台语”、客语也要改成“台湾客语”,马祖人讲的福州话也要改成“马祖语”。
历史上,台湾岛上的汉人主要是17至19世纪、1945年至1949年间等两大批从大陆移民来的,语言、文化,祭拜的神明也都是来自大陆。台湾人讲的闽南语来自福建,台湾各地因移民族群还有些许不同,例如鹿港人带着泉州腔,宜兰是漳州腔,客语来自广东、福建等地。至于外岛马祖则是讲福州话,标志着多数马祖人是来自一水之隔的福州。
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文章指出,这些语言如同两岸的脐带,串起一家亲的浓浓血脉,就像台湾人到闽南会觉得好亲切,福州人来到马祖感觉满街都是乡亲,现在民进党却硬要把它切断。“台湾台语”、“台湾客语”、“马祖语”这是何其怪异的用法,难道这些语言都是石头蹦出来的?为“台独”意识形态撕裂语言背后的文化脉络莫此为甚。
文章最后指出,按照蔡当局这种逻辑,台湾人信奉的妈祖、关公是否也要改出生地或改名“台湾妈祖”、“台湾关公”,才不会变成台湾人拜中国神,还有许许多多连结大陆的事务都要改。蔡当局准备把“台湾台语”、“台湾客语”、“马祖语”纳入教科书教育台湾的下一代,把先民“唐山过台湾”的历史架上“台独”搭建的骨牌,准备推倒,这无疑是又蠢又坏!
来源:综合中国台湾网、环球网、香港中评社
http://dwY.xagddl.com http://dwY.xagddl.com